系統測試的技術要求 | 當前位置: 首頁> 學習中心> 測試知識> 詳情 |
一、系統測試的概念
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主要是對多個軟件組成的系統進行的整體測試。系統測試是黑盒測試,主要依據系統規格說明書進行,驗證系統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兼容性、易用性、維護性、信息安全、可移植性、接口等。
一般來說,系統測試的流程如下:
二、測試對象
系統測試的對象是完整集成的軟硬件系統。應按子系統、分系統、全系統逐層開展。
三、測試目的
檢驗系統是否滿足運行方案說明、系統/子系統規格說明所規定的任務能力、功能、性能、接口等各項要求。
四、進入條件
系統測試進入條件如下:
a) 軟件配置項已通過配置項測試,或局部系統已通過配置項集成測試;
b) 軟件配置項已納入軟件配置管理,所涉硬件技術狀態受控;
c) 具備軟件系統測試要求的環境;
d) 具備與被測軟件源代碼版本對應的文檔。
五、內容要求
(一)基于需求的考核要求如下:
a) 列表說明系統的需求項,并說明每一需求項的文檔依據的索引。需求項應涵蓋系統/子系統規格說明所規定的所有功能、性能、接口等各項要求;
b) 應注意挖掘系統文檔中未明確規定的、但標準規范或行業規范中具有相關要求的隱含需求;
c) 開展測試需求分析,列表說明系統的測試項,并說明與需求項的對應關系。通常一個需求項應被若干個測試項所覆蓋;
d) 應采用文檔審查和動態測試的測試方法開展系統測試,一般采用的是動態黑盒測試方法。
e) 應在動態測試前開展文檔審查,文檔審查應包含系統的所有相關文檔,例如通訊協議、數據處理算法等,在文檔審查問題得到有效處理后再進行動態測試;
f) 建立系統測試環境,分析并確認系統測試環境的有效性。依據系統的特點及具體情況,系統測試環境可以是全數字仿真環境、半實物仿真環境、全實物實裝環境等,系統測試環境應能支持系統/子系統規格說明中描述的系統環境需求,支持系統能力需求測試用例的加載、執行、結果數據記錄等;
g) 動態測試的測試類型選擇要求:
1) 至少應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接口測試、邊界測試;
2) 關鍵重要系統的測試類型應增加:安全性測試、余量測試、強度測試。在實裝系統上開展的安全性測試,應在安全關鍵部件模擬器的配合下進行測試;
3) 測試類型應結合軟件的特點進行選擇,如,具有人機交互界面的系統應進行人機交互界面的測試,具有雙機熱備份或冷備份功能的系統應進行恢復性測試,對可異步并發操作同一共享數據源的相關軟件應進行互操作性測試等。
h) 動態測試的測試用例設計要求:
1) 針對每一個測試項設計測試用例,通常一個測試項應被若干個測試用例所覆蓋;
2) 測試項的特性一般應被正常測試用例和異常測試用例所覆蓋;
3) 測試用例的輸入一般應被有效值、無效值和邊界值所覆蓋;
4) 測試用例設計的技術要求按相關測試類型的技術要求執行;
5) 配置項之間及配置項與硬件之間的所有接口應進行測試用例設計。
(二)基于任務的考核要求如下:
a) 基于運行方案說明中的運行場景,將系統/子系統規格說明中的系統能力需求組合為系統的任務需求,逐一驗證系統的任務運行能力;
b) 依據系統的任務剖面,從運行場景出發進行情景想定分析,開展系統任務想定設計;
c) 將系統完成一次特定任務的執行過程視為一個測試用例,為每個測試用例建立基于監測數據的測試結果判別準則;
d) 建立系統測試環境。依據系統的特點及具體情況,系統測試環境可以是半實物仿真環境、全實物實裝環境等,系統測試環境應能支持運行方案說明中描述的運行場景,支持系統任務過程所需情景想定的配置,支持系統任務過程測試用例的加載、執行、過程數據采集等,評估測試環境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分析系統測試環境的局限性,確認系統測試環境的有效性;
e) 應強化測試充分性的量化指標考核;
f) 應對軟件的可靠性、安全性、維護性等質量特性進行驗證與評價;
g) 依據軟件能力評估需求,采集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相關數據,為能力評估提供支撐。
六、測試環境
系統測試環境要求如下:
a) 推薦使用全實物實裝環境。若選擇全數字仿真環境或半實物仿真環境,應進行環境等效性分析,并經有關部門批準;
b) 應配備必要的軟件測試工具、監測設備、數據分析軟件等。
更多軟件測試相關推薦:
文章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文內容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請權利人聯系博為峰小編(021-64471599-8103),我們將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