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軟件測試新技術,大數據的應用是必然趨勢 | 當前位置: 首頁> 學習中心> 小白入門> 詳情 |
軟件測試是描述一種用來促進鑒定軟件的正確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質量的過程。換句話說,軟件測試是一種實際輸出與預期輸出之間的審核或者比較過程。
軟件測試的經典定義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件質量,并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
1. 軟件測試自動化
為了克服人工測試的不足,軟件自動化測試技術應運而生。軟件測試的自動化是通過軟件測試自動化工具來實現的,也就是說,軟件測試工具本身也是一個軟件,人們可以將一些自動化思想植入測試工具中,輔助人類完成軟件測試工作。
目前市場上已經實現商業化的自動化測試工具有很多,根據其功能和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分為測試管理工具、性能測試工具、功能測試工具以及白盒測試工具等等。
2. 云端軟件測試
云計算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軟件平臺的架構,也深刻地改變了軟件測試的傳統模式。所謂云端軟件測試是相對于本地軟件測試而言的,它將軟件的測試環境由實體計算機轉移到云端服務器上,不僅節省了硬件成本,也可以獲得更加充足的測試資源。
云測試平臺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軟件測試服務,在本地具有傳統軟件測試項目幾乎都可以在云端找到,例如功能測試、負載測試、兼容測試等,用戶只需對自己所需的測試環境進行搭建即可,平臺提供測試用例或測試流程,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
對于一些特殊行業的軟件,如果企業內部不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儲備,那么云端測試將成為最佳的選擇。
當前較流行的云測試平臺有Testin,CloudTesting,SOASTA,百度MTC,阿里MQC等。盡管云端軟件測試技術具有很多優勢,但其具體操作過程仍然比較困難,目前大部分云服務商的測試平臺還不能與本地測試相比擬,因此云端軟件測試技術要想取代傳統的測試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云端測試在數據的安全性等方面也存在問題,成為云端測試技術發展的瓶頸之一。
3. 腳本測試技術
腳本測試技術本質上是一種自動化測試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在于采用腳本語言對軟件進行測試,無需編譯即可執行,測試效率很高。
在測試過程中,修改參數和流程十分方便,應用比較靈活。
腳本測試技術可以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實現,也可以采用關鍵字驅動的方式實現;所謂數據驅動是指腳本代碼與數據相分離,腳本在運行過程中調用外部數據,關鍵字驅動則需要將關鍵數據一同分離出來,提高代碼復用率。
考慮到到傳統的腳本測試技術在模板化、通用化和擴展能力上的不足,當前有學者提出將腳本測試技術集成到自動化測試框架上,對測試腳本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基于框架的腳本測試技術不僅可以生成、記錄測試數據,還可以根據規則對腳本進行統一管理,通過標準化接口與待測軟件進行通信,支持跨平臺測試,具有很強的擴展性的兼容性。典型的腳本測試管理工具有Keithley,TDQTP等。
4. 大數據技術應用
軟件測試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高效的調度是軟件測試中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正常情況下,人們希望通過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好的測試效果。
在傳統的測試環境中,這是不現實的,因為資源的消耗與測試可靠性是線性關系。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的資源進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軟件測試效率。基于大數據的軟件測試技術可以使測試用例的選擇更加靈活,使得選取的用例具有典型的特征,只需要更少的用例即可完成測試工作。
此外,在軟件測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bug報告,也可以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實現高效的分析,使測試人員迅速掌握有價值的測試信息,而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可以說,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未來軟件測試技術的必然發展趨勢。
更多軟件測試相關推薦:
文章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文內容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請權利人聯系博為峰小編(021-64471599-8103),我們將立即處理